造影導絲是介入醫學中用于引導導管進入血管或腔道的精密器械,其核心原理與應用可歸納如下:
一、工作原理
1、機械引導作用
導絲通過頭端的柔韌性和可塑性(如J型或直型設計)在血管內建立軌道,為后續導管提供支撐路徑。其表面常覆蓋聚四氟乙烯(PTFE)或親水涂層,減少摩擦并降低血管損傷風險。
2、影像協同機制
在X射線、超聲或DSA(數字減影血管造影)引導下,導絲的顯影性能(如含不銹鋼材料)可實時顯示位置,確保精準到達目標區域。部分導絲還具備電凝功能,可輔助處理微小粘連。
二、主要應用場景
1、血管介入治療
冠狀動脈造影/介入:導絲用于通過狹窄或閉塞病變,支撐球囊或支架輸送。
腦血管手術:通過塑形技術適應迂曲血管,如椎動脈開口處的選擇性插管。
2、輸卵管疏通
在宮腔鏡或X線引導下,導絲機械擴張近端輸卵管阻塞,配合造影劑沖洗恢復通暢。
3、復雜病變處理
慢性完全閉塞(CTO):采用硬導絲突破纖維帽,結合微導管支撐開通血管。
取栓手術:導航微導管輔助導絲建立路徑,實現快速血栓清除。
三、操作技術要點
1、塑形技術:根據血管解剖調整導絲頭端彎曲度(如110%血管直徑原則),提高進入分支的成功率。
2、協同操作:遵循“導絲先行”原則,避免導管直接接觸血管內膜。
3、安全規范:全程影像監控,防止導絲穿出血管或引發夾層。
造影導絲的選擇需結合病變特點(如迂曲程度、鈣化)和材質特性(如親水涂層、硬度分級),其精準操作是介入治療成功的關鍵。